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破茧“临空”:11年烂尾楼蝶变城市新门户

时间: 2025-08-12 11:10 来源: 鄂州中院

1.jpg

在鄂州市主城区的核心地带,一片沉寂多年的钢筋水泥森林正重新焕发活力。“临空国际中心”的崭新招牌熠熠生辉——这座烂尾长达十一年的项目,在政府、法院与市场的合力推动下,上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破茧”大戏。

随着一纸《曼晶国际广场项目收购协议书》的最终敲定,一个背负10亿巨债、深陷泥潭的“烂尾楼”,奇迹般迎来“破茧重生”,即将化身为融合高端酒店、商务办公、创新商业于一体的城市新引擎。这并非一次简单的资产交易,而是一场凝聚了府院智慧的“破冰行动”。

一、从“黄金地段”到“城市之痛”

2011年,曼晶国际广场作为城市地标项目高调亮相,规划涵盖五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商业综合体和高端住宅,一度承载着主城区升级的厚望。然而,蓝图未及实现便遭遇寒流。2014年,因开发商资金链彻底断裂,项目骤然停工,14.67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沦为鄂州核心城区的“烂尾楼”。

烂尾带来的不仅是建筑的荒芜。270套已售酒店式公寓业主权益悬空、500余户住宅业主多年无法办理产权证、众多债权人追索无门……项目资产被多地法院多轮查封,复杂的债务关系与历史遗留问题相互交织。购房者维权、信访不断,这片曾经的“黄金地段”沦为城市之痛、民生之殇。

二、府院联动“破冰”精准施策“解扣”

面对这块“硬骨头”,常规执行化债手段已然失效。经债权人申请,鄂州中院依法裁定受理曼晶公司破产清算,一场由府院联动、法治护航、市场运作的“破冰”战役正式打响!

府院联动破僵局: 2025年新春伊始,鄂州市委、市政府将曼晶项目盘活列为年度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并组建了由政法委、住更、税务等十余部门参与的处置工作专班。通过府院联动机制,5次专题会战,以“一事一议”会议纪要形式,为项目规划、验收等历史遗留难题扫清法律障碍。政府与法院的“双重信用背书”,既增强了与债权人谈判的底气,也提升了债权人对资产处置的信心,成为破局关键。

创新解法破死结: 针对资产“权益分散、难以变现”的核心难题,法院指导管理人亮出“按现状剥离,附条件解除”的创新策略。

剥离住宅,先解民忧。精准分离同一地块已抵付但未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本地及外地9幢住宅项目,充分利用府院联动机制和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政策,打通竣工验收、初始登记、契税缴纳等关键堵点,最终为500余户购房人成功办理不动产权证。

“附条件”回购,保资产完整。 对已售出的270套酒店式公寓购房人,指导管理人与其签订《附条件的合同解除及代收代付授权协议书》,历经多轮谈判协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即高效促成购房人接受以折扣价回购的方案。此举既最大程度保障了购房人权益,更确保了酒店核心资产的完整性,提升了处置价值。

“带瑕疵”拍卖,引国资托底。酒店核心资产在经历8次流拍的市场冷遇后,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采取“竞买人须回购已售房屋”“保证相邻住宅相关权益”的整体带瑕疵拍卖策略。最终,在鄂州中院多次协调和府院联动机制保障下,临空集团以协议价收购剩余核心资产。

全程透明“赢信任”。 法院通过线上会议,实时通报破产办理进展情况、组织债权人表决;公开咨询电话、设置接访点、安排管理人直播答疑,确保程序公开透明,赢得了债权人的理解与支持。

三、“烂尾重生”化为“临空引擎”

府院联动的精准“手术”,成功切除了困扰城市多年的“顽疾”,注入了复苏的强劲动能。2025年4月3日签约,4月10日即实现全面复工,更名为“临空国际中心”的项目正式踏上新生之路。

“这里将打造成为融合高端酒店、商务办公、创新商业、跨境电商生态的城市新地标,成为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区域枢纽。”项目负责人信心满满。预计项目落成后,不仅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更能显著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带动周边小区剩余地块开发,实现“一子落,满盘活”的辐射效应。

从十一年烂尾的绝望深渊,到国资托底、多方共赢的重生之路,曼晶项目的涅槃不仅是“鄂州效率”的典范,更是鄂州中院深化“府院联动”机制、创新运用破产法律工具、坚持法治化与市场化原则的生动实践。它不仅高效盘活了巨额“沉睡”资产,妥善化解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和民生痛点,更探索出一条“府院联动、法治护航、市场运作”烂尾楼盘活困局的可复制路径,为城市更新和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宝贵的“鄂州经验”。

回望“临空国际中心”的工地,塔吊挥舞,生机勃发。昔日的“城市之痛”,正在这片热土上,孕育着“腾飞临空”的崭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