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两把“钥匙”开一锁,共护村民安居门

时间: 2025-08-21 09:23 来源: 鄂州中院

12.jpg

一纸诉状,不只是掂量着法槌的分量,更承载着一位村民对“安居”的全部渴望。倾尽积蓄建起的唯一居所,不足两年便墙体开裂、院墙坍塌。高昂的鉴定费用如壁垒高筑,难以承受的司法成本横亘在前,让经济困顿的他维权之路举步维艰——他的“家”该如何守护?且看沼山人民法庭与综治中心如何将“如我在诉”的初心融入案件办理,为困境中的他点亮希望。

一、房损纠纷陷僵局

2020年,经济拮据的刘某在村委会和亲友帮扶下,搬进新建的农宅,圆了多年安居梦。然而入住不足两年,新房墙体便已“裂缝纵横”。望着这栋承载希望却“伤痕累累”的唯一居所,刘某寝食难安。亲属多次与售砖厂商交涉赔偿及修复事宜,对方始终回避。万般无奈,刘某一纸诉状将砖厂告上法庭,要求返还砖款并赔偿损失。

二、司法纾困卸重负

案件进入沼山法庭后,庭长吴永华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原告刘某的经济困境。经报请批准,法庭依法准予其免交诉讼费,为其卸下了第一道诉讼负担。

面对刘某一家亟待解决的住房安全隐患,吴永华深知必须立即解决。他争分夺秒推进审理,同时竭力探寻调解可能。庭审中,争议焦点迅速锁定于砖块质量及其与房屋损坏的因果关系,专业鉴定成为厘清责任的关键依据。然而,动辄数万元的鉴定费用,对本就拮据的刘某和砖厂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的负担,令双方陷入困局。

三、联动破冰护民安

如何破局?吴永华秉持“如我在诉”理念,多次直赴现场勘查。墙体裂缝纵横交错,坍塌的院墙碎石散落满地。眼前的景象让法官深切体会到当事人的焦灼与无助,也更坚定了实质化解纠纷的决心。他同步对接镇综治中心,汇聚多元调解力量,共寻破局良策。  

2025年8月6日,吴永华与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组织双方开展调解。刘某亲属诉说新房沦为危房、多次交涉无果的困境,坦言全家终日寝食难安。砖厂经营者神情凝重,陈述经营举步维艰,强调原告索赔金额远超承受能力。面对双方各执一词却各有困境,吴永华清晰阐释法理,厘清权责边界;同时循循善诱引导换位思考,体察现实艰难。他恳切指出:“这栋房屋是刘某遮风避雨的最后屏障,保障基本居住安全是司法对困境当事人的应有担当”。综治人员立足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展开细致入微的疏导工作。

四、温情解纷沐暖阳

最终,在法理与情理的双重感召下,坚冰悄然消融。双方互谅互让,敲定了切实可行的赔偿方案。为表诚意,砖厂经营者当场点出近2万元现金,并承诺剩余款项近期一次性付清。困扰刘某许久的“危房之忧”,在法庭主导、多方联动的合力下得到实质性解决,浸润着司法的温情。刘某紧锁的眉头终于如春阳化雪般舒展——他的“家”,在司法的守护下重获新生。

结语

一砖一瓦垒砌安身之所,一案一槌守护民生之基。本案中,沼山法庭以脚步丈量民生冷暖,主动担当作为,积极联动综治中心力量,在情、理、法的交融中探求平衡,有效纾解当事人的急难愁盼。当法庭担当照进具体困境,当调解智慧弥合利益鸿沟,公平正义便化作守护万家灯火的温暖力量,让每一个风雨飘摇的“家”,都能触摸到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