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起案件:“法结、困结、心结”,同解!
每一个上诉到中院的民事案件,往往是一审矛盾的“升级版”——当事人带着未解的怨气、未愈的伤痕,在“胜负之争”中愈发“剑拔弩张”,因此二审的调解工作也更加艰难。作为二审法官,面对“离婚案件”“邻里纠纷”这类“民生小案”,洪玉颜深知不能仅仅依靠一纸判决,而是需要深入剖析矛盾根源,接纳对抗情绪,运用法律技能和经验智慧,解开当事双方的心结,真正化解矛盾纠纷。这是洪玉颜的调解答卷,更是她对“司法为民”理念的深刻践行。
解“法结”
激烈的情绪,是没有“被听见”的委屈
这是一起邻里纠纷。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张某发现他停在路边的新车被邻居陈某不慎刮擦,留下一道明显的划痕,心痛不已。双方情绪激动、言语冲突,矛盾迅速升级。张某认为自己是“飞来横祸”,而陈某则声称有保险公司担责,与自己无关。张某诉至法院,提出交通费、误工费、通讯费、车辆贬值费等多项诉求,共计1.1万余元。一审法院依法判决驳回了张某的诉讼请求。新车受损、诉讼败诉,张某情绪失控,甚至扬言报复。
案件进入二审,洪玉颜法官从张某十几页的上诉书和激烈地言辞中,敏锐地觉察现下当事人无法冷静地沟通,强行说理,只会适得其反。“每次与张某沟通,我都尽量少说多听,庭审时也尽可能让他充分表达。”洪玉颜法官回忆道,“情绪的宣泄让他逐渐冷静,态度也缓和许多,这为后续的调解奠定了基础。”
庭审后,洪玉颜法官采取“背靠背”调解策略,分别约谈了张某和陈某。她向张某详细解释了法律对于各项赔偿的规定,逐项分析说明其诉讼的不合理性,并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理解。张某最终坦言:“赔偿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受了损失,却没有人认错……是洪法官你的耐心打动了我,我才愿意和解的。”
随后,洪玉颜法官又找到陈某,指出他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劝导他不要因小事伤了邻里和气,发生无法挽回的后果,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建议陈某主动赔礼道歉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赔偿金额从1万余元降至1千元。
破“困结”
生活的重担,夫妻携手才能扛过去
这是一起离婚案。男方廖某和女方高某育有一名8岁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生活的压力,让这对夫妻频繁争吵,一次激烈的争执后,高某离家出走,三年未归。期间,孩子由男方廖某和年迈的奶奶抚养,高某既没有探望、也未承担抚养费。廖某父母年迈且无经济来源,他不得不打两份工,勉强维持生活和孩子的治疗。奶奶过世后,不堪重负的廖某起诉离婚,请求法院将小孩判给高某。一审法院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廖某不服,提起上诉。而高某离家出走后,在一家公司做保安,收入微薄,租房生活。
二审中,夫妻双方都同意离婚,但都不愿抚养孩子。一纸判决不难,可是孩子的未来怎么办?夫妻双方已经离心,如何共同承担生活的重担?洪玉颜法官意识到,夫妻双方并无实质性的矛盾,只是失去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唯有调解,鼓励他们重新拾起勇气,共同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洪玉颜法官说道。
调解之初,并不顺利。男方忙于生计,沟通机会有限;女方则因工作性质难以联系。洪玉颜法官决定从外围突破,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将女方及其父亲和男方及其哥哥、父亲、孩子齐聚法庭,开展面对面调解。调解中,洪玉颜法官引导双方敞开心扉。男方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女方则诉说了自己在外的艰辛和对孩子的思念。真诚的交流打破了冷漠的坚冰。洪玉颜法官乘势而上,从法律、情理、道德的角度进行说理,肯定男方的善良与责任感,同时也指出他的急躁;劝慰女方不要一味逃避,鼓励她给丈夫机会改正,并强调孩子需要母亲的关怀。最终,夫妻双方消除了隔阂,决定撤回起诉,重归于好。
解“心结”
赔偿的拉锯战,三个家庭的阴霾
这是一起意外碰撞事件。某天傍晚,家住汀祖镇马路边的两个小朋友在门口玩耍时,不慎将篮球滚到马路中央。骑电动车经过的刘女士迎面撞上突然出现的篮球,连人带车摔倒在地,受伤严重。一审判决认定,被告承担主要责任即认定赔偿费用的70%(约10.5万元),刘女士承担次要责任即认定赔偿费用得30%。然而,双方均不满判决,一方认为赔偿金额过高,另一方则认为赔偿金额过低,双双提出上诉。
二审走访中,洪玉颜法官发现,三个家庭本是邻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这场意外不仅对刘女士的身心造成了伤害,也对两个小孩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漫长的诉讼更是让三个家庭陷入了持久的消耗。
于是,洪玉颜法官决定从孩子的角度入手,与家长沟通,指出僵持不下的局面对孩子成长不利。此时,家长们也坦言,孩子因惊吓过度,一度不说话、不吃饭、做噩梦。为了让孩子尽快走出阴影,两家家长的态度有所缓和,表示愿意接受调解。
洪玉颜法官又赶往医院与刘女士沟通,表达了对其遭遇的同情,并告知小孩家属愿意积极赔偿的消息。经过反复劝解,刘女士也表示愿意接受调解。此时,这场让双方都不满的纠纷,终于真正划上句号。
“我们经常会办理一些标的不大、案情不复杂的小案子,有时当事人只是为了一口气,如果我直接判了,结局或许一样,但双方就少了一个相互谅解的契机,关系可能长期僵持下去了。”洪玉颜法官说道。审判并不是一纸判决,守护公平正义,案结事了,定分止争,才是司法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