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地心无跖点 人生无极限

时间: 2025-07-22 11:43 来源: 鄂州中院

地心无跖点

人生无极限

一枚新入额法官的成长记录

111.jpg

穿越的预备

第一阶段

2020年,还没出新手村的我,因一次借调意外开启市委大楼这个“困难副本”,后来又是多次轮岗与外调,最后回到法院。这个过程中体验的最大的痛点在于庞大的工作量难以量化。你只能去把它们分类,但不能具象成任何计量单位。写了多少字?开了多少会?协调了多少事?这些汇报根本无法真正衡量出付出的努力。法院的行政工作,就像钟表内部的齿轮组——肉眼难见其全貌,却藏着无数细密咬合的零件。但习惯线性思维的我,常常在纷繁庞杂的琐事中迷失方向。或许是时候改变了,去一个更熨帖本真的地方。

穿越的着手

第二阶段

如果法院也是个圆,审判执行岗应该就是综合行政岗的对跖点。我想也许只要能抵达人生最极限的距离,就能远离曾经的焦虑。于是一场穿越地心的计划悄然启动——转岗业务部门。白天工作是正餐,晚上学习是宵夜,我日复一日地落实这个计划。那段时间机关的保安大哥跟我心照不宣达成了“深夜联盟”—机关大楼关电闸的任务交给我。值得一提的是,审判管理岗给我提供了独特视角去观察案件和司法导向,沟通协调能力的锻炼,在办案时也派上了用场。一些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积累,在某些节点意外地连接起来,打穿了通往员额法官的路。

穿越的既遂

第三阶段

很多同事问我,从综合行政人员、法官助理,再到员额法官,有什么感想?

感想就是工作确实是量化得清清楚楚了,可压力也传导得更实实在在。当案件数、平均办理时长、发改率……这些数值出现在我自己办案系统时,当阅卷、送达、开庭、调解、合议、撰写文书等等工作取代了原来“大杂烩”工作后,似乎每天活在deadline的“倒计时”中。

在某起涉信访执行案件中,我曾上演了一场“寻亲记”,为了补强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我先后拜访了他的八个兄弟姐妹,走遍了他们所在的城市街头和乡下农村。有天中午,当我顶着太阳坐在某公司大门口炙热的台阶上只为催促该公司财务审批快一点时,我以为,申请人会体谅我,但现实完全相反,申请人对我的责怪和诋毁让那天的烈日灼心。

除压力和委屈外,还有“文书说清没?”“当事人能不能理解?”“校对时有没有遗漏的错误?”,作为AI时代的新法官,如何能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解决当下“案多人少”困境?这些现实焦虑和本领恐慌都要求我必须有一个灵活又稳定的内核——既要有法律逻辑又要有大局意识、数据思维。曾经以为来到了困境的对跖点就能远离困境,如今身在其中又发现它同样充满挑战,甚至焦虑更甚。

结语

原来地心没有对跖点,人生也没有所谓极限距离。有的只是与困境、与自己、与责任的长相守。

长相守是场考验。学会在量化中寻找节奏吧。为复杂任务设定小目标,一次阅卷、一次开庭、一次校对……用清晰的进度条稀释模糊的焦虑感;学会在积累中构建自信吧。自信源自对具体问题的攻克,要承认不足然后专注解决,多看、多做、多问,日复一日积累;学会在时间中沉淀理解吧。允许感性存在,但不要被其裹挟,面对误解、不甘、诋毁……坚信价值需要时间沉淀;学会在稳中求进吧。坚持问题导向,拥抱新理念、新技术,主动适应和实践审判工作现代化。

穿越地心计划未完待续……